找到相关内容849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心灵环保》——济群法师

    我们能够放下对自我的执著,以平等心来看待一切,从所有众生的利益着眼,就可以超越个人的一己私利,超越国家和种族的界限,使心量变得更为广大。 如果说我执是烦恼产生的根本,那么法执就是所知产生的根本。因为...形形色色的享乐,但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。事实上,现代人所面临的烦恼和痛苦丝毫没有减少。   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?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,我们的思想境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。相反,在物欲的怂恿下,我们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0576077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波流离王的开示为通说。《木子经》:"佛告王言:"若欲灭烦恼、报障者,当贯木子一百八以常自随,若行若坐若卧,恒当至心,无分散意,称佛陀、达摩、僧伽名,乃过一木子。如是渐次度木子,若十若二十、若百若千,乃至百千万。若能满二十万遍,身心不乱,无诸谄曲者,舍命得生第三焰天,衣食自然,常安乐行。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,当得断除百八结业,始名背生死流,趣向泥洹,永断烦恼根,获无上果。"" 念珠的颗数,诸经所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

    当中循环,无法出离,烦恼与所知也就会越来越重。   所以,修学佛法首先是要培养我们的信仰,培养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。何为三宝?佛是圆满证悟宇宙真谛,并要救拔一切众生的人;法就是佛陀所讲的道理;僧是...出世间白净法故。此中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,名胜处净信,能除一切所有烦恼垢秽浊故。”很多人还没有净信,但既然出了家,对佛法至少有一定的信心,而且通过努力,在寺院中容易培养起净信。除此以外,对“自圆满”的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377137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

    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”。19 也就是说如来所具有的福德与智慧,众生也本自具足,只要拔除无明盖与烦恼,清净本性就自然显现,任何人都能通过自我修行而达到觉悟、解脱。所以佛陀又说:&...智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 释迦牟尼别妻离家、舍弃太子的尊荣,决不是消极、悲观、遁世,而是直面人生的烦恼与痛苦,为了得到清凉、安乐与自在,于是坚定无畏地独自寻求解脱大道。但佛陀也不是独善其身,经中说如来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978314.html
  • 佛学问答——惟贤长老答

    为无量,无量为一,一摄一切,一切即一。 那么如何看待唯一?又如何统一呢?如何才能达到唯一,那就是心的问题了,有信仰,有认识,有行动,共同的从做人到菩萨,这是唯一的。假如有我见,有法见,被烦恼、所知...,时间很长,圆成方便度。此地伏除俱生烦恼的种子和现行,断除分段生死,解脱生死轮回,但俱生所知的种子还潜伏着,还要现行。 八地观诸法无相,由勉强到自然,任运自如,修无相观,观我、法二空,一切内境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878881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1]

    结永断者,断色界贪、无色界贪、掉举、慢、及无明,于烦恼及所知障心善解脱,永超三界,在第六首偈颂“类”句的论释中说:“谓已永断上分结故,于二种障心善解脱:谓烦恼及所知。其心如是善解脱故,得成如来、应、正...引用一些大众容易接受的事物以作譬喻,例如第四颂中以暴流形容贪欲等烦恼,第七颂中以珍财形容布施的功德,第十颂中以如婴孩依倚于乳母来形容有情于色声香味触等不断寻思,等等;所以与修多罗的长行直说相较之下,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3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2]

    ,于二种障心善解脱:谓烦恼及所知。其心如是善解脱故,得成如来、应、正等觉,广说如经。   由此故“能奖胜类生,开出离道”,诸有四种胜类随一,于此圣教爱乐正行,为欲证得圣八支道,于三学中勤修学者,...二,经31;《相应部》一,有偈篇第四“恶魔相应”经25。   [8] 大正二,页二八六。   [9] 大正三十,页三七二下。   [10] 五下分结指顺益欲界之五种烦恼:欲贪、嗔恚、有身见、戒禁...

    陈琼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4.html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的。并且已经断除烦恼、所知等,而且无有任何习气,已经具备断德、证德、智德等三德。虽然佛已洞见宇宙万法之总相-----空相,但因为众生根基不同,佛以种种方便善巧来示现世间万法之缘起差别相,以利众生由...皈依僧宝,实在有违佛旨。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,众人见到僧人则知道有佛教,但众人见一居士,则不一定知有佛教也,以居士之相与世间众生相无差别矣。)为何要皈依三宝呢?以三宝具备真实之德,能远离有漏之烦恼而证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
  •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--星云大师

    有余依涅盘-与前面所说的有余依涅盘相同,这时真如已脱离烦恼,虽然还有微苦所依未灭,但是种种烦恼都已经了断,不再受众苦交迫了。 3。无余依涅盘-能出离生死轮回苦海,烦恼既断,余依亦灭,所有微苦皆已离...佛教四圣谛“苦集灭道”中的“灭谛”。“灭”并不是一般观念里消灭、幻灭的“灭”;涅盘的“灭”,应该包括动词的灭和名词的灭。动词的灭是指灭除了烦恼、痛苦、人我、是非、差别、障碍等种种无明;灭除之后的灭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05480665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,又恰好是在描述“真心”的体性,意思是说,由于阿难与诸大众无始以来误被二所缠(烦恼。所知)、无明所蔽,所以对于寂静、常恒的圆妙真心,没有生起正确的认识,从而一直处在六道当中生此死彼,相续不断。...阿难与诸大众无始以来误被二所缠(烦恼。所知)、无明所蔽,所以对于寂静、常恒的圆妙真心,没有生起正确的认识,从而一直处在六道当中生此死彼,相续不断。因此综合上面三段经文有关“心性”的思想主旨来看,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